根据设备工况、润滑点数量及自动化程度,干油润滑系统可分为三大类,适用场景差异显著:
1. 手动干油润滑系统(简易型)
结构特点:由手动干油泵(如黄油枪、手动柱塞泵)、简易管路组成,无自动控制单元。
工作方式:依赖人工操作油泵,通过手动加压将润滑脂压入润滑点。
适用场景:润滑点少(≤5 个)、设备分散且操作空间允许人工接触的场景,如小型电机轴承、轻型输送带滚筒。
优缺点:成本低、结构简单,但效率低、润滑量易受人工操作影响(不均),无法适配大型设备。
2. 半自动干油润滑系统(定时型)
结构特点:包含电动干油泵站、定量分配器、时间继电器(或简易 PLC),无实时状态监控。
工作方式:通过时间继电器设定润滑周期(如每 1 小时供油 1 次,每次 10 秒),泵站按周期自动启动,油脂经分配器定量后输送至润滑点。
适用场景:润滑点数量中等(5-50 个)、工况稳定的设备,如中型机床导轨、矿山破碎机轴承。
优缺点:自动化程度提升,减少人工干预,但无法实时反馈润滑状态(如堵塞后难以及时发现)。
3. 全自动干油润滑系统(智能型)
结构特点:在半自动系统基础上,增加压力传感器、给油指示器、触摸屏及智能 PLC,部分可接入设备物联网(IoT)。
工作方式:
按预设周期或设备工况(如温度、转速)自动调节供油量;
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管路压力(堵塞时报警),给油指示器反馈油脂是否到达润滑点;
数据可上传至中控系统,支持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。
适用场景:润滑点多(>50 个)、工况复杂(重载、高温、粉尘多)或关键设备,如风电主轴轴承、冶金连铸机、大型盾构机。
优缺点:润滑精度高、可靠性强、可远程运维,但成本较高,需专业人员调试。